接種過宮頸癌疫苗體檢也需要篩查!
資料顯示,宮頸癌是中國15歲至44歲女性中的第二大高發癌癥,中國每年約有13萬新增宮頸癌病例,占全球新發病例的三分之一。宮頸癌疫苗,又稱為HPV疫苗,是一種預防宮頸癌發病的疫苗。宮頸癌主要由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PV)引起,該疫苗通過預防HPV病毒感染,進而有效預防了宮頸癌的發病,可防止人體感染疫苗所涵蓋的人乳頭狀瘤病毒亞型變異。
接種宮頸癌疫苗都有哪些誤區呢?
1.宮頸癌的病因學及發病機制
研究表明,宮頸癌的發生是多因素、多基因、多步驟作用的結果,與病毒感染、不良性行為、早婚早育、多產、吸煙等有關。HPV持續感染在宮頸癌的發生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而端粒酶激活和宿主自身遺傳因素如染色體異常對疾病的進展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抑癌基因功能的喪失和癌基因的表達是其細胞癌變的分子基礎。
2.宮頸癌疫苗接種對象
2價宮頸癌疫苗,國內批準的接種對象為9~25歲的女性;4價宮頸癌疫苗,國內批準的接種對象為20~45歲的女性。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將HPV疫苗接種的主要目標人群放在9~13歲年輕女性,即在女性初次性生活前或首次HPV暴露前。國內,一般是由家長決定未成年子女是否接受預防接種,因此,在推廣HPV疫苗預防接種時,應將青春期及青春前期女性的家長列為重點關注對象。
哪些人不宜接種宮頸癌疫苗?
一般在接種宮頸癌疫苗前不需要HPV檢測,但考慮到不少女性攜帶HPV病毒,建議最好轉為陰性后接種疫苗。
雖動物實驗未發現接種宮頸癌疫苗對生殖、妊娠、胎兒有不良影響,但是,由于目前尚未評估對妊娠期婦女的影響,因此妊娠期間應避免接種宮頸癌疫苗。動物實驗表明,HPV16、18的抗體可通過乳汁分泌,因此哺乳期婦女接種宮頸癌疫苗應謹慎。
宮頸癌疫苗接種后有哪些不良反應?
國內發生率≥10%的不良反應有:疲乏、頭痛、肌痛、發熱(≥37℃);肌肉注射部位疼痛、發紅和腫脹;發生率1~10%的不良反應有:關節痛、胃腸道癥狀(惡心、嘔吐、腹瀉和腹痛等)、皮疹和蕁麻疹等。
上述不良反應程度為輕至中度,且短期內可自行緩解。特別提醒:接種疫苗可能出現昏厥,因此建議接種后留觀至少15分鐘。
關于接種宮頸癌疫苗的幾個誤區
誤區一 接種宮頸癌疫苗就不用篩查了嗎
宮頸癌疫苗只是針對它所覆蓋的HPV亞型起預防作用!2價、4價疫苗只能預防70%的宮頸癌,9價疫苗也只能預防90%的宮頸癌。因此,即使接種了9價HPV疫苗,也應該按照正規的宮頸癌篩查策略,定期接受宮頸癌篩查。
誤區二 宮頸癌疫苗的保護時間具體是多久
2006年,第一支可以預防宮頸癌的HPV疫苗誕生,至今還不滿12年。因為HPV疫苗上市時間并不長,根據現有的臨床試驗顯示HPV疫苗有效期最少為10年,但越來越多的實驗表明HPV疫苗接種后,效果一直持續,沒有隨著時間減弱的證據,以后的實驗數據可能證明其長效性,現階段沒有任何關于需要重新接種的建議。
誤區三 沒有性行為之前注射HPV疫苗才有效嗎
因為疫苗針對的兩種常見的引起宮頸癌的病毒16還有18亞型是通過性行為傳播的,如果還沒有性行為的話,代表人體還沒有被這些病毒感染過,這樣的話,HPV疫苗可以很高效的預防其對人體的入侵。但如果已經有過性行為并感染過這些病毒,或者病毒已經致病的話,HPV疫苗起不到治療或者殺死病毒的作用,所以這就是為什么在還沒有性行為之前接種能達到最好的保護效果,當然這不代表有了性行為就已經攜帶或者感染了這些病毒。因為即使感染了高危型HPV病毒,也會在一定時間內通過自身免疫力清除,只有在長期反復感染HPV高危型病毒的情況下,再有可能最終導致癌變。況且有了性行為,也不一定代表就完全感染了這些能導致宮頸癌發生的HPV病毒。所以即使有過性行為,也是可以接種的,只是理論上有感染過HPV病毒的風險,效果可能沒有在沒有性行為之前接種好。
誤區四 沒有完成三針接種的話,前面打的幾針是不是就沒用了
現有的臨床試驗還不能證明只接種一針或者兩針HPV疫苗的效果,所以完成三針接種很重要。
誤區五 懷孕或者計劃懷孕的女性能接種嗎
不建議懷孕以及計劃懷孕的婦女接受宮頸癌疫苗接種,如果發現接種疫苗后意外懷孕則必須停止剩下的接種,等待生產結束后再繼續接種。
專家提示:做好宮頸癌篩查可以預防90%的宮頸癌,理性看待宮頸癌疫苗,即使接種宮頸癌疫苗,仍需做好宮頸癌篩查。